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面向2035,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走下去?
2012年***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促进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统领性作用。同时,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攻关期,需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系统布局产业的未来发展。通过制定新的规划,深入研究重大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才能抓住战略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在未来世界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新能源以后会充电越来越慢,跑的越来越久,价格越来越便宜,充电桩越来越普及。
世界新能源车大会发布,2035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份额达50%,石油要凉吗?
要摆脱石油,还早的很。
先不说汽车。现代工业的基石还依然是化石能源。即使页岩气革命之后,天然气现在被认为是过渡能源,但天然气也无法完全替代石油的作用。目前的工业体系摆脱化石能源,摆脱石油,可能还需要很久,没准是等到可控核聚变真正突破,才能看见曙光。
再说汽车。人类能源的进步其实可以摸索到规律,那就是向更集约、能效更高的能源前进。从柴到煤,从煤到油无一不是按照这个脉络。
现在新能源来说,都是依托电力的,而发电的能效却都不高,而且相对于石油来说,能源并不集中,这差距需要储能技术得到突破,即电池技术。
那么现在电池技术突破了么?反正我是没看出来。
虽然各种概念和实验室科技在不断进步,但是工业化距离还很遥远,现有技术虽然不断升级,但是和真正的突破关系还不大。
因此石油还有很长的寿命。他会被逐步替代,我也希望石油被替代,但是不是近期的事情。
新能源汽车普及为什么会成为全球话题?
石油的“凉”不在于高排放或者能量转化效率低,核心因素为石油储量不足以长时间维持文明社会运转;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2000亿吨,全球石油年均消耗量约为57.1亿吨,一年的消耗量是西湖的库容水的几倍,按照探明储量计算石油只能支撑全球消耗不足35年。所谓的储量有上亿吨但是这些石油在哪不能确定,无法开***则说明了石油会短时间内引发国际问题。
供需关系的比例一定功是供小于求则价格上涨,汽油动力汽车的利用率下降会拉低社会运转节奏,而柴油动力的公路运输占了全国货物运输总量的75.52%,其次是水路运输的14.72%。
这些交通工具消耗的是石油、承载的是经济发展,更白话一些的说则是石油决定了物价,油价的上涨必然会引发物价的连锁上涨。
咱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二,石油消耗量之大造成石油依靠进口比例超过60%;那么后期随着石油储能的快速减少油价必然攀升,物价快速升高对于稳定则会是巨大的考验。对于其他非产油国而言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如何摆脱石油则成为了全球话题。
能取代石油作为汽车动力源的能源还有电,电能可以通过光伏、风力、水利、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方式获取;参考生物大灭绝论约6200万年出现一次,太阳的是寿命还有超过50亿年,相比一种生物的存在周期而言太阳的寿命几乎无限长,所以光伏等发电方式等于无限且可再生能源。
那么加大新型发电方式的设备装机量则能大量无限获取电,电能源源不断的供给汽车使用才能解决石油能源的束缚;所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必然是汽车短期内必然需要升级的形态,而且随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电池有了梯次利用的价值,在被汽车淘汰后电池可以大量进入电力领域,作为储能电站扩容增加总发电量。
于是电动汽车越多新能源发电量越大,汽车与能源形成循环利用同步增长的关系,汽车保有量增长对能源储备再也不会是考验。
所以新能源汽车才有有诸多传统汽车领域的巨头接受并预计转型,其中包括国产比亚迪、德系BBA大众、美系克莱斯勒通用以及一些日系品牌;其实看似是车企的转型,背后实则为国家战略甚至是长期的国家安全,汽车领域的转型只是终端体现的方式。
或许短期内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因为现有的蛋糕被切走了,然而宏观的看待汽车领域与能源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然要转型的,否则也许二十年后几十元一升的汽油可能都要***供给。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刚看到海南省预计2030年禁售燃油车,那么新能源能堪大任吗?
问题来了,海南要搞蓝天白云,推广新能源。充电桩?新能源车可靠性怎么样?性价比怎么样?新能源不是专指电动车,氢,气,电等都算,只要污染小的都算。目前主要是电,但哪么多用废电瓶如何处理?电瓶比车贵,海南人有这个购买力吗?越南经济在大上快上,抢夺低端产品的市场,污染严重,如何阻挡越南的污染飘来海南?一系列问题都要经过论证才能上新能源,不是一条行政命令就能解决问题。
海南省2030年禁售燃油车不是预计而是实锤,新能源汽车会在30年之前成为主流替代燃油车
唱衰新能源汽车无非有三种心态(人)
燃油动力汽车生产行业从业人员
燃油动力汽车销售领域从业人员
估值的汽车爱好者
新能源汽车是否应该成为未来的主流,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没有争议的,且全面普及的节点不会迟到2030年。之所以能够如此定义,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能源革命
由总·书·记提出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经进行了超过5年,变革的核心点为终端电气化,未来则属于电能。将电能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原因无非是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即将枯竭以及产生的巨大排放。众所周知石油是驱动车辆行驶的源动力,然而全球范围内探明的石油储量已经不足2000亿吨,而全球年均消耗量却超过57吨,也就是说石油只足够全球消耗34年左右。一旦石油接近枯竭则会迎来石油价格的疯长,届时所有依赖运输的商品俊辉因为运输成本的提升而出现价格飙升;面对国内2.4亿台汽车造成接近70%石油需要进口的现状,石油枯竭必然会带来巨大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寻找替代能源,且最理想的状态是可再生能源,然而只有电能能做到无限获取且清洁获取。通过风力、光伏、水利、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等自然界的无限能源,均可以将其转化为电能;重点是这类能源不可能直驱车辆行驶,经过一轮能量形态的转化之后的结果也都是电能。所以电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大户”则必然成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首选项,这是全球话题。
第二点:新能源汽车定义为新能源的原因
上述新能源发电的方式目前占比并不高,在2019年中占比有所提升但也只是超30%,剩下的60%仍然为传统的火力发电。虽然火电站利用脱硫脱硝去粉尘的蒸汽轮机可以有效控制排放,但如果能彻底解决其排放问题,以自然界的无限能源发电则会更理想。而推动新能源发电增长的源动力为电池,因为峰谷电耗的调控与恒定发电量的冲突需要超大容量的储能电站作为平衡的介质,然而储能电池的生产成本过于高了,这就限制了新能源发电的增长,不过电动以及插电混动汽车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这一问题,参考下图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两大类型都需要大容量的动力电池组,这些动力电池是耐用性比较高的三元锂电池,主流类型包括镍钴锰、镍钴锰酸锂、镍钴铝、磷酸铁锂等。这些电池的制造成本同样比较高,不过在汽车上可以通过三电系统实现远超燃油动力汽车的NVH与性能表现,整车品质的提升仍然可以让这种价格偏高的汽车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
所以这些车的电池最终一定能推动新能源发电的增长,因为所有的电池在使用中都会出现容量的下滑以及内阻升高,在使用8~10年左右后不再适合汽车使用,此时需要更换新的电芯而淘汰掉这些老电芯。但是这些电芯不会被“废弃”,因其性能衰减后的状态仍然适合储电站使用,普通三元锂可以用作发电30年左右,磷酸铁锂能用到50年左右,在这一阶段这些电池会为节能减排创造巨大的价值,那么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不是非常重要,且与所有人息息相关了呢。
第三点:主流车企的转型
以上两点是基于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变革技术发展方向的宏观分析,很多人对于这种分析方式难以接受,似乎会认为有些“官方味道”。然而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行业分析人员表示,咱们普通也应该理解并接受现实,因为每一次能源变革的滚滚车轮都不是守旧者可以阻挡的,那叫做螳臂当车。下面在列举一条更容易令人接受信息,均为203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将会替代燃油动力汽车的佐证-各大车企停产燃油车的节点。
沃尔沃-2019年
玛莎拉蒂-2019年
JEEP汽车-2021年
捷豹路虎-2020年
戴勒姆奔驰-2022年
福特林肯-2022年
丰田汽车-2025年
大众集团-2030年
通用集团-2020~2025逐步转型电气化(具体节点未公布)
北汽集团-2020年在北京地区停售/2025年全面停售
长安汽车-2025年
海马汽车-2025年
不用列举更多了,上述车企的量产车从入门级覆盖到奢侈级轿车,在2025年左右主流汽车品牌将会无燃油动力汽车可选,在这些大牌车企陆续转型之后,其他的小车企难道不会跟进吗?所以燃油动力汽车已经确定在倒计时的过程中,不用十年将会是新能源汽车主导汽车市场。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搬运),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